古寺疏钟

月上前村钟乍鸣,㫪容断续一声声。
早知幻有皆虚梦,逸思推敲空复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寺疏钟》是清代朱亨衍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背景、创作目的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均值得深入探讨。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品概况
  • 创作时代:朱亨衍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本人也是诗人兼学者。
  • 作品特点:《古寺疏钟》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出一种静谧和深远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1. 历史渊源
  • 东岳庙古寺:这首诗描绘的是海城东岳庙古寺的景象,这座寺庙历史悠久,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其庄严与神秘。
  • 古寺风貌:古寺中悬挂的钟声在风风雨雨中传来,声音虽断续但仍然令人神往。
  1. 社会影响
  • 文人雅集:此诗作为清中期文人雅集中的一部分,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美景及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 文化传承:通过对古寺疏钟的描述,朱亨衍将这一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传递给了后世。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通过“古殿荒台”、“旅客乍闻”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带有些许凄凉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古老而又神秘的寺庙之中。
  • 情感表达:作者借“疏钟”之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感。

《古寺疏钟》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首古诗,可以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