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斋居

玉漏迢迢夜渐长,心因几暇转徬徨。
忘言独忆諴和理,不觉金猊篆灺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夕斋居》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政治治理的思索。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原文:秘殿无烦暑,斋居念若何。绍庭钦陟降,抚序愿中和。祇虑心稍逸,因之政有颇。清宵思治理,星斗在银河。

  2. 作者背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于1735年至1796年间在位。他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多以宫廷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他对王朝治理的深思以及个人的抱负与情感。

  3. 作品赏析:这首诗体现了弘历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内心的焦虑。首联“秘殿无烦暑”表达了他对皇宫内环境的清新与宁静的欣赏。颔联“绍庭钦陟降,抚序愿中和”则透露出他对政治法则的遵守和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颈联“祇虑心稍逸,因之政有颇”展现了他担忧自身懈怠可能导致的国政问题。末联“清宵思治理,星斗在银河”则反映了他在深夜仍不忘治理天下的壮志和对宇宙自然的感悟。

  4. 写作风格:《秋夕斋居》整体上采用了严谨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宫廷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弘历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夜晚思考治国之道的场景,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深思熟虑和对于个人命运的忧虑。

  5. 文学价值:《秋夕斋居》不仅是弘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弘历的个人修养,更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传达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政治抱负,成为研究清代文人及其历史背景的重要文献之一。

《秋夕斋居》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乾隆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理想。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弘历这一重要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