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畬书屋叠前韵

塞山如罫孰为畬,书屋高无须蠹书。
每事惜阴较分寸,常思克已拟耘锄。
芸窗旦夕堪容与,灵囿烟云恒跂予。
设以农功喻学业,祇求多稼不求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畬书屋叠前韵》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由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创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在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中,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成就和时代背景。

从文学角度看,《经畬书屋叠前韵》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中“塞山如罫孰为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受,将塞外高山比作用绳索连接起来的石块,形象生动。而“书屋高无须蠹书”则揭示了书房环境清幽,书籍不受虫蚀之忧,反映了乾隆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细腻的描述,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还能领略到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诗中蕴含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例如,“每事惜阴较分寸,常思克已拟耘锄”反映了乾隆帝注重实际、勤勉努力的态度,以及他在位期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此外,诗中还隐含着一种人生智慧,即通过辛勤劳作来获得丰收,而不是贪图享受或追求多余的财富。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也与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相契合。

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极具特色,如“芸窗旦夕堪容与,灵囿烟云恒跂予”等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境遇和志向。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歌不仅增强了表现力,还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哲理内涵和美学价值。

在历史背景方面,了解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脉络对于理解《经畬书屋叠前韵》具有重要意义。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他的治理和改革措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美,还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经畬书屋叠前韵》不仅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