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观河镫

山庄今岁中元度,便放河镫漾碧涟。
漫论盂兰不遮阂,果然时节有因缘。
一轮水月含天月,万朵金莲映玉莲。
岩鹿未知为底事,闹馀惟喜静尤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元日观河镫》是一首描绘中元节时放河灯情景的七言律诗,由清朝乾隆时期的皇帝弘历所创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中元日观河镫》的作者是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行动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并对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贡献。
  1. 诗歌原文
    山庄今岁中元度,便放河镫漾碧涟。漫论盂兰不遮阂,果然时节有因缘。一轮水月含天月,万朵金莲映玉莲。岩鹿未知为底事,闹馀惟喜静尤便。

  2. 作品解析

  • 诗意解析:《中元日观河镫》通过对节日放河灯这一传统活动的描写,传达了对佛教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的纪念与尊重。诗中的“一轮水月”可能寓意着佛教中的月亮象征,而“万朵金莲”则可能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涅槃后留下的莲花座,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清净。
  • 意象解读:诗中的“岩鹿”可能是诗人在观察自然景色时所引发的联想,也可能是对某位隐居山林的高士的隐喻。“闹馀惟喜静尤便”表达了诗人在喧嚣过后更欣赏宁静之美的心态。
  1. 写作背景
  •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他本人也是一位酷爱诗词的文人。因此,他可能会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的看法和情感。
  1. 历史意义
  • 《中元日观河镫》不仅是一首诗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中元节的描述,可以窥见乾隆时期人们对宗教活动的重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态度。
  1. 艺术风格
  • 《中元日观河镫》的语言简洁优美,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1. 文化影响
  • 作为清朝的代表性诗歌之一,《中元日观河镫》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乾隆时期的文化特色,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元日观河镫》作为一首反映清代中元节风俗的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风貌。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