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即事一律

潦退今秋早半月,大安日日奉同行。
高年康健真堪庆,祖德恢鸿益廑情。
地自清凉听午热,黍方秀实利西成。
广仁岭度山庄近,恰有排班哈萨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恭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即事一律》是清朝乾隆帝弘历创作的七言律诗,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恭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即事一律》的创作背景是在1735年至1796年间,这一时期是清代的高宗乾隆时期。乾隆帝是满族,世袭雍正帝之子,自雍正十三年即位,改元乾隆。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如驱逐内廷行走的僧道、释放被幽禁的允(胤)禵等并恢复他们宗室身份、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改为“公中佐领”等,这些政策不仅巩固了皇权,也显示了其政治手腕的独到之处。

  2. 作品内容: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皇太后出行的情景:“潦退今秋早半月,大安日日奉同行。”这反映了当时天气转凉,太后出行时感受到的凉爽。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太后健康长寿的祝愿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高年康健真堪庆,祖德恢宏益廑情。” 这表明了乾隆帝在政治上的成就与对外来威胁的态度。同时,他也不忘关注民间疾苦,如文中提到的“地自清凉听午热(是日微热),黍方秀实利西成”展现了他对农业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3. 历史影响:《恭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即事一律》不仅是一首表达皇帝对太后尊敬和爱戴的诗作,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特征。这首诗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示了乾隆时期的社会状态和文化风貌,为研究该时期的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恭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即事一律》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成为了清代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