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介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由老子(李耳)著。它包括81章,其中第十章的内容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这段文字阐述了道的几种状态和作用:
载营魄抱一:这里的“营”是指身体,“魄”指的是精神或魂魄。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使身心合一,即身心与宇宙大道相合。
专气致柔:指集中精神到呼吸上,使得呼吸柔和,就像婴儿般纯净。
涤除玄览:意思是清除杂念,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洁净。
爱民治国:指治理国家时应该关爱民众。
天门开阖: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门户,即自然的法则可以开启也可以关闭。
明白四达:意为对事物的认识要清晰透彻,能够达到通达的境地。
生之、畜之:这里指的是养育生命和万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强:意味着生命产生但不占有,行为发生不依赖,成长壮大也不强制。这三句强调了顺应自然、不过度干预的原则。
是谓玄德:这是最高的德行,即最深奥的德行。
《道德经》提倡通过修身养性,达到与道的合一,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它强调的自然无为、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解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毂(gǔ):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埏埴: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埏,和;埴,土。
户牖:门窗。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