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介绍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是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撰写。这是一篇著名的哲学、宗教文学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瑰宝。这一章节主要讨论的是“自然与和谐”的主题,并以老子的思想为基础来指导人们如何实现自身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第二十三章中,老子阐述了自然界中的平衡状态以及维护这种平衡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应该学习并模仿大自然的方式——即遵循简单的规律而非复杂、夸张的现象追求完美或秩序。这一观点强调了尊重自然法则,与宇宙保持和谐共存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深远,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先声。
《道德经》广泛流传,并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中得到了各种注释和转化。因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洞察力而受到广泛的学术研究、诗歌创作等多个领域中的青睐。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和谐的理想体现,它不仅影响深远地指导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的思想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解
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飘风:大风、强风。
骤雨:大雨、暴雨。
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失:指失道或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