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介绍
你询问的是文学作品《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但是很遗憾,我目前无法找到关于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介绍。
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有关《道德经》的信息。《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由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所著,通常认为约成书于公元前570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即战国时期的后期。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和生活智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文化、宗教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之中。《道德经》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倡导内心的平和与简朴的生活态度,反对物质欲望和功利主义。
如果你对《道德经》中具体的章节内容或某一特定主题感兴趣,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注解
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
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自均:自然均匀。
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即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可以不殆:不殆,没有危险。
犹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说正文应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