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介绍

第三十三章是《道德经》中的经典内容,它探讨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章节开头提出了一种哲学理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一段话被广泛解读为孔子对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平等性的推崇。

关于这句话,“人”通常是指宇宙间的各种有机构造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如地球、海洋和生物圈等等。同样,“自然”的涵义亦可理解为与人类共生的环境中的非人工物体,并涵盖了所有的生命形式及其生存状况。

孔子在此段话中表达了对自然界多样性和相互联系的认可,即认为每一个成员都是地球上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对生态平衡及和谐发展的重视。这一篇章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强调了人与自然、生物之间应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性。

注解

强:刚强、果决。

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