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介绍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经典篇章之一,其核心主题为“知足”,强调了知足常乐和知足者富的人生态度

在《道德经》的这一章节中,老子首先指出战争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封建统治者贪心不足、不知满足。他通过比喻,将战争比作用战马耕地的行为,意指当统治者满足于现状时,社会便能和平安宁;相反,如果统治者无止境地追求更多,就会引发战争。这一观点反映了老子对当时统治者贪婪无厌、好大喜功行为的批判。

老子还进一步阐释了“知足”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足不仅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和祸福,还可以作为衡量贫穷与富裕的标准。具体来说,当人们知足时,即使客观财富不多,也可以主观上自认为富有。反之,如果人们贪得无厌,即便拥有很多财富,也可能导致极大的灾祸。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通过对知足与贪欲的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物质欲望面前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是人生获得长久幸福的关键。这种生活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解

却:屏去,退回。

走马以粪:粪,耕种,播种。此句意为用战马耕种田地。

戎马:战马。

生于郊:指牝马生驹于战地的郊外。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是永远满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