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介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一本经典著作,它的作者佚名,并非具体的个人。这部作品包含了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十七章的内容主要讨论了一种被称为「大德」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能够放下自己的欲望、追求、恐惧和其他一切烦恼,从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心灵平静的状态。老子通过这一段文字解释了如何超越凡尘俗世,并实现个人成长和内在和谐。

此作品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无数学者和思想家研究赏析,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解

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

不为:无为、不妄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