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介绍

《道德经》中的第五十九章是老子关于“天地”与“圣人”的哲学思考

老子在《道德经》中通过这一章来阐述他的哲学理念和人生智慧。这一章节深刻揭示了老子对于天地与人的关系,以及圣人之道的理解。它不仅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注解

治人事天:治人,治理百姓;事天,保守精气、养护身心。对「天」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身心,一是指自然。此句意为保养天赋。

啬:爱惜、保养。

早服:早为准备。

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