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介绍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由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编写而成。在第七十七章中,提出了著名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观点。这一章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奥,探讨了主观的无限性和永恒的价值观念。

根据现代的研究,该章节提供了两种理解:一种是对事物本性、发展的看法;另一种是对于个人应遵循的道路或实践的理解——要追求更高的人性的光辉,并不强求于物质上的财富与权势。这一观点表达了人对自身力量的重视及对理想境界和完美生活的坚持。

尽管古代思想家们对于“道德经”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版本以及侧重点,但第七十七章的精神仍然是寻求个人超越自我、达到更高层次的理想状态的核心理念所在,这一宗旨是《道德经》流传不衰的历史遗产。

注解

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陈鼓应先生认为这三句与上文不连贯疑为错简复出。此处仍予保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