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上德不徧,下湿不得其道。”
这是一段阐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自然和谐”观念的篇章。作者以老子(李耳)的观点为基础,探讨了天、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角色在其中的重要性。
这里的”上德不徽数”意味着一种高尚之境地与普遍之法相得益彰的状态,即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下,道德能够广泛并被大众接受运用;而另一方面,“下湿不得其道”表明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存在某些个人或者组织可能没有遵循道德标准或方法。
这章不仅探讨了“上德和普通度”的关系–最高境界的道德不应是仅限于少数人理解的事物——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和实践普遍的行为规范,以帮助维持社会稳定。
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