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馀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培养和发挥人的潜力。这是一段重要的启示之言,其内容包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一句话表达了认识他人的智慧与自我了解的明智,并鼓励人们寻找内在平静并实现内心的安宁。
在《道德经》中,这个章节强调了个人修炼的重要性。通过反省自己的内心与灵魂、意识到生命中的不完美之处以及追求卓越和成长的过程,个人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情感冲突和社会压力。这一段启示要求读者深入思考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并寻求改善这些关系的方法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是老子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人们超越世俗限制,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修养提升个人品质。在这个层面上,对于修炼内核、提高自我认知有着极大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实践人生哲理的重要指导准则。
契:契约。
责:索取所欠。
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无亲:没有偏亲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