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准噶尔夷使

渠搜入贡值巡方,后队随行许觐光。
麾去招来遵我约,毡裘帕额适其常。
三巡湛露申欢豫,二月东风正艳阳。
深戒夸奢缠锦树,盈宁略足示来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宴准噶尔夷使》是一首由清代乾隆帝弘历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它确实体现了当时清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文化与礼仪的交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乾隆帝(1711年—1799年)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成就颇丰。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诗歌原文
    敬承庭训戒嘉兵,底事犁庭剪骇鲸。
    宛马已看来万里,屠苏应许预元正。
    冠裳陪处卿云拥,韶頀传时瑞凤鸣。
    守在四夷常勖志,敢夸驭远有权衡。

  2. 诗歌解析

  • 此诗以“宴”为题,描绘了一幅盛大而典雅的宴会场景,展现了乾隆帝与外国使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政治联盟。诗中的“底事犁庭剪骇鲸”表达了对外来侵略者的警惕和决心;“宛马已看来万里”则可能指的是远方宾客的到来。
  • “屠苏应许预元正”中的“屠苏”是一种传统的新年饮品,这里暗示着迎接远方宾客的喜庆气氛。而“预元正”则可能意味着这种欢迎是在新年之际进行的,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和新关系的建立。
  • 诗中还提到了“冠裳陪处卿云拥”,这可能是形容外国使节服饰华丽、仪态优雅,以及他们受到朝廷高规格接待的情景。
  1. 诗歌鉴赏
  • 该诗语言优美,意境宏大,通过对外国使节的描绘,展示了清王朝的开放姿态和对外交流的积极态度。
  • 诗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元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对外政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意义。
  1. 创作背景
  • 尽管目前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在乾隆帝接见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使节时所作。这样的场合通常需要展现出一种包容和友好的姿态,以巩固国家的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宴准噶尔夷使》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作品,也是乾隆帝外交政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清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对外开放的姿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