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锡山

晴明无雨亦沾衣,细雨何妨征盖飞。
横岭侧峰入葱茜,玉梅翠竹沐□㵟。
漫嫌远岫藏青霭,恰喜浓膏遍绿畿。
霁景太湖云入望,九龙暂待翠华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游锡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作品,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的诗作在清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乾隆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化领域也同样有着杰出的贡献。

  2. 作品内容: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锡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面对细雨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诗中“晴明无雨亦沾衣,细雨何妨征盖飞”描绘了即使在晴朗的日子里,雨水也能让诗人感到一丝凉意;而“横岭侧峰入葱茜,玉梅翠竹沐㵟”则展现了锡山的自然美,山峦、树木和植被被细腻地勾勒出来,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锡山的美景之中。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精致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诗人通过对锡山自然景观的精细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雨中游锡山》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乾隆皇帝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