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普佑寺壁 其二

源上消春雪,门前涨碧川。
恰如来并辔,底用渡方船。
背指清凉界,面参松石禅。
羹墙钦触目,俯仰忆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题普佑寺壁 其二》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介绍
  • 弘历(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创作上,还涵盖了对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源上消春雪,门前涨碧川。
    恰如来并辔,底用渡方船。
    背指清凉界,面参松石禅。
    羹墙钦触目,俯仰忆尧年。”
  • 译文
    (1) 源头上的春雪消融,门前的江水波光粼粼。
    (2) 就像骑马同行的人,不需要渡船过河。
    (3) 背靠着清凉的世界,面前参拜松和石的禅房。
    (4) 看着那高高的城墙,思绪不禁飘向了尧舜的盛世。
  •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普佑寺周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象。前两句“源上消春雪,门前涨碧川”描绘了春天的山间景色,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后两句“恰如来并辔,底用渡方船”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游历时的心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作品背景
  • 乾隆帝曾四次到访普佑寺,并对寺庙进行了多次修缮。乾隆帝的诗文中常流露出对佛法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
  • 乾隆帝对佛教有深厚的信仰,他经常撰写关于佛教的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 《再题普佑寺壁 其二》的创作时间是在乾隆帝南巡途中,当时他正游览江南名胜古迹,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再题普佑寺壁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反映了乾隆帝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体会到古人对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