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上消春雪,门前涨碧川。
恰如来并辔,底用渡方船。
背指清凉界,面参松石禅。
羹墙钦触目,俯仰忆尧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它描述了普佑寺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解释:
源上消春雪,门前涨碧川。
源上指的是山脚下,春雪融化后汇成河流流淌。门前指的是寺庙的门前,春天时河水上涨,形成了碧绿的江流。这两句诗描绘了普佑寺周围的自然美景,春雪融化后的水流和门前的碧川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恰如来并辔,底用渡方船。
“来”是指佛祖,这里比喻普佑寺的宁静和祥和。“并辔”指的是骑马同行,表示与佛祖同行的意境。“底用渡方船”意为无需乘坐船只过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敬仰,认为与佛祖同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体验,无需借助交通工具就能达到心灵的彼岸。背指清凉界,面参松石禅。
“清凉界”指的是清凉的境界,这里比喻普佑寺的清净和宁静。“松石禅”指的是参悟禅宗教义,通过修行达到心灵解脱的境界。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普佑寺中修行的情景,背指清凉界表示远离尘世纷扰,面参松石禅表示内心修行。羹墙钦触目,俯仰忆尧年。
“羹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类似于今天的屏风。“钦”表示敬仰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普佑寺的景致赞叹不已,仿佛能够看到历史的长河在眼前流淌,同时回忆起尧帝的盛世年华。这种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普佑寺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画般的美景,又有修行悟道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易于诵读记忆。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