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才旬日,春光尽不同。
榆将参柳绿,杏已先桃红。
禅室村墟外,前题指顾中。
苍松无改度,落落韵东风。

【注释】

普佑寺:在今陕西长安县。榆:即榆钱,榆树的果实。将:已。参:同“杉”。

前题:诗题未写完就去世的诗人名。指顾中:回头看。

苍松:指松柏。无改:不变。

【赏析】

《再题普佑寺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普佑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友情之重以及生死离别的感慨。

首句起笔不凡,用一个“才”字,把时间压缩到极点,突出了“旬日”这个时间虽短却意味深长的概念。短短十天里,春光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与初见时的景象完全不同了。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既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瞬息万变,也暗寓了人世无常,时光易逝的哲理。

第二句“榆将参柳绿”中的“参”,应作“杉”,指杉木。“榆将参柳绿”意谓“榆钱和杉树的叶子都已泛出绿色。”这一描写,不仅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且通过“将”、“已”二字的运用,还写出了时间的紧迫,仿佛是说春天来得太快了,转眼间万物都绿了。

第三句“杏已先桃红”中的“杏”应作“杏子”,意谓“杏子早于桃花红”。这一描写,又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春天的绚丽多彩,同时暗示了春天的短暂。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无限感叹。

第四句“禅室村墟外”中的“禅”,指寺庙。“禅室村墟外”意谓“寺庙外的乡村小路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淡泊。

第五句“前题指顾中”中的“前题”,应作“前题诗”,指诗人自己的诗篇。“指顾中”指的是诗人生前所写下的那些诗篇,意谓“这些诗篇在我回头望时都已经消失不见了。”这一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第六句“苍松无改度,落落韵东风”中的“苍松”,应作“苍松”,意谓“苍劲的松树没有改变它的风骨”。这句诗既赞美了松树坚韧不屈的品质,又寄托了诗人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最后一句“落落韵东风”中的“落落”,应作“落落大方”,意谓“风度潇洒,从容自如”。这句诗既赞美了诗人自己的个性魅力,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生命和人生态度的独特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