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即景

山色行行远,春光日日殊。
杏花红半放,柳叶绿全敷。
涧汇寻宽渡,岭过乐坦途。
问农今岁好,每为驻斯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即景》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创作。下面将从诗歌内容、作者背景、历史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山行即景》以简洁的五言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首联“山色行行远,春光日日殊”描绘了山脉连绵不绝的景象和春天阳光下万物复苏的美好。颔联“杏花红半放,柳叶绿全敷”通过细腻的描写,捕捉了春天里杏树与柳树的颜色变化,展现了季节之美。颈联“涧汇寻宽渡,岭过乐坦途”则表达了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乐趣与自由。尾联“问农今岁好,每为驻斯须”反映了诗人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常驻足停留,享受片刻宁静,体现了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 作者背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即清朝的乾隆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乾隆帝的统治也伴随着大兴文字冤狱等争议事件。作为一位帝王,弘历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3.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学价值而被后世传颂,而且作为清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作为清朝的重要文献之一,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料。

《山行即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清朝中期的文人雅士的生活情态,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