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 其三

朱栏横绿渚,倒影漾澄泓。
烟柳万千树,春禽三两声。
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
流水落花意,维摩句有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历下亭 其三》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出自清朝乾隆年间。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
  •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创作。弘历,即清高宗,他的诗作常常带有浓厚的皇家气息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审美趣味。
  1. 原文
  • 朱栏横绿渚,倒影漾澄泓。烟柳万千树,春禽三两声。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流水落花意,维摩句有情。
  1. 主题
  • 《历下亭 其三》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描绘济南历下亭周围的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慨。诗中的“烟柳”、“春禽”等词汇都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自然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流水落花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 注释解析
  • “朱栏横绿渚”中的“朱栏”指的是红色的栏杆,而“横绿渚”则形容栏杆横跨在绿色的水边。这里的“绿”,不仅指颜色,还有生机勃勃的含义。
  • “倒影漾澄泓”中的“倒影”是指水中的景象反射到水面上,形成了与实体相对应的影像,而“漾澄泓”则描述了清澈见底的水波荡漾。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使人仿佛能看到亭子里的人在欣赏这一美景。
  • “烟柳万千树”中的“烟柳”指的是烟雾缭绕的柳树,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万千树”则暗示着柳树的数量之多,形成了一种壮观的景象。
  • “春禽三两声”中的“春禽”指的是春天的鸟儿,它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歌唱。“三两声”则强调了这些鸟鸣的稀少和珍贵,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和美好。
  • “从来称历下”中的“历来”表示自古以来,“称”指的是称赞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历下亭因其美丽的景色而被人们所称赞的历史事实。
  • “到此适清明”中的“适”表示恰好适合,“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这个特定的节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来到历下亭恰逢清明时节,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节日的喜悦。
  • “流水落花意”中的“流水”指的是流动的水,而“落花”则指飘落的花瓣。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意境或意味,诗人通过“流水落花”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维摩句有情”中的“维摩”是佛教经典中的一种说法,“句有情”则表示这句话充满了感情色彩。这里的“情”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情感或者诗意,诗人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1. 鉴赏分析
  • 《历下亭 其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历下亭周围的景象,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 诗中的“烟柳万千树”和“春禽三两声”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美丽,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这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 诗中的“流水落花意”和“维摩句有情”等句子,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时刻逝去的深深感慨。这种感慨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叹,更是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悟。

《历下亭 其三》这首诗不仅是对济南历下亭美景的生动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自然的美,还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