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遇楼

高楼搆峰顶,潇洒似萧斋。
林壑供吟兴,山原入望佳。
霞光红到座,树杪绿侵阶。
错绣看畦畛,悠然畅我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赏遇楼》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描绘高耸的楼阁和自然风景为主题。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弘历(爱新觉罗·弘历),清朝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文治武功在后世颇受赞誉,据称一生作诗四万余首。
  • 创作时期:《赏遇楼》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风格和内容推测,它可能是在乾隆帝的晚年或者其退位前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高楼建构峰顶,潇洒似萧斋。林壑供吟兴,山原入望佳。霞光红到座,树杪绿侵阶。错绣看畦畛,悠然畅我怀。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赏遇楼》通过“高楼建构峰顶,潇洒似萧斋”等句子,描绘了一座巍峨的楼阁矗立在山峰之巅,给人以超然物外、清雅脱俗的感觉。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建筑的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
  • 自然景观的描写:“林壑供吟兴,山原入望佳”展现了诗人通过对山水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精神寄托的象征。
  1. 历史意义
  • 文化价值:《赏遇楼》作为乾隆帝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盛世的文化繁荣。
  • 文学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乾隆帝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1. 艺术手法
  • 修辞特点: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霞光红到座,树杪绿侵阶”,这些细腻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整体上,诗歌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既体现了古诗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审美需求。
  1. 社会影响
  • 文学传承:作为乾隆帝的代表作品,《赏遇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在其基础上进行创作或借鉴,可见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影响力之大。
  • 审美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以及他们在诗词创作中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

《赏遇楼》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