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南社诸子会于吴门,填此驰寄,以当一晤

目断金昌道。
有几个、孤臣诗侣,征镳齐到。
悟石轩前衰草白,曾许张灵醉倒。
谅此度、豪情更好。
寂寞庭中亡国语,剩西风、枯树寒鸦噪。
西子去,吴王老。
真娘墓下青青草。
犹记得、清明微雨,阿侬独扫。
日暮边风偏猎猎,海上归帆望杳。
空负著、子规频叫。
一语敢为南社寿,赤帜中、不许营留赵。
诵未阕,百杯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是一首词,由近代诗人陈去病所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南社聚会时的情感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背景介绍

  • 历史时期:金缕曲创作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发生剧变,传统与现代思想碰撞激烈。
  • 文化氛围:此时期的文人普遍受到西学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变革和个体命运,文学表达方式也趋向多样和开放。

2. 作品内容

  • 主题探讨:词中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描写与友人的聚散离合,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 艺术表现: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词句生动形象,情感丰富而深邃。
  • 语言特色:词的语言清新脱俗,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新思想的火花,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3. 个人理解

  • 时代印记:金缕曲作为晚清至民国初期的作品,其时代印记鲜明,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结晶,也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
  • 文化价值:该词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才华,更承载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文学作品向后世传达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金缕曲不仅是一首词作,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它让我们得以透过文字的缝隙,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