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杼七岁幼孤迎而抚之

为父怪太迟,四十丁未添。
为兄幸已早,弟亡有遗男。
七岁头角露,读书日諵諵。
命之名曰杼,小戊字不惭。
何有白氏新,自为阮家咸。
死者如火灭,日月如风帆。
转头十年后,百卷令负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侄杼七岁幼孤迎而抚之》是清代诗人叶津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

为父怪太迟,四十丁未添。
为兄幸已早,弟亡有遗男。
七岁头角露,读书日諵諵。
命之名曰杼,小戊字不惭。
何有白氏新,自为阮家咸。
死者如火灭,日月如风旋。

叶津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侄子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风俗与观念。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侄子的描述展示了叶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侄杼七岁幼孤迎而抚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家庭伦理和个人成长的图画。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