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二首 其二

狂名未除,头衔愧书。
何时得佩金鱼,问此生有无?
高阳酒徒,烟波钓徒。
何人堪作吾徒?掩春风敝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太平·其二》是清代诗人史承谦的作品。诗中,史承谦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史承谦,字位存,是清代宜兴(今属江苏)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而且善于采集众家之长并自出新意,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作原文
    狂名未除,头衔愧书。何时得佩金鱼,问此生有无?高阳酒徒,烟波钓徒。何人堪作吾徒?掩春风敝庐。

  2. 诗意解析

  • 狂名未除:意味着史承谦未能摆脱或清除其“狂”之名。
  • 头衔愧书:可能指的是他的社会地位或名誉未能匹配他的实际才能。
  • 何时得佩金鱼:金鱼作为贵重之物,象征着权力或地位,史承谦询问何时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耀。
  • 问此生有无: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是否有意义的疑问。
  • 高阳酒徒,烟波钓徒:这两个比喻描绘了他既喜欢饮酒也喜欢垂钓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性格。
  • 掩春风敝庐:这句表明他虽然有才华但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体现了一种清贫而不失风雅的生活态度。

《醉太平·其二》不仅展现了史承谦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与问题。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