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恨尚牵罗袖,吟情懒付蛮笺。
匆匆过了楝花天,那有春红在眼。
阴重暗添衣润,日长惟费炉烟。
闲看绿影自清圆,梅雨暂疏纨扇。
白蘋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蘋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词,词人借七夕节时天上人间一如既往的狂欢景象,抒发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感慨和对人们麻木心灵的悲叹。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白蘋香》:
- 创作背景:据王初桐所言,“白蘋香”可能是指一首与女子相关的词。而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则难以确定。它可能是在宋玉萍于2024年创作的十二词坊中之一,其中包含了《夜度娘》、《步虚词》等作品。
- 文学赏析:《白蘋香》通过描绘七夕节的节日氛围,展现了词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词人以自然景象为载体,传达了对国破家亡的哀叹以及对于人性迷失的批判。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诗意,还深刻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文人心态。
- 艺术特色:该词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如使用传统的词牌名“白苹香”来构建意境。同时,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
- 文化价值:《白蘋香》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它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词人传递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交流,使得《白蘋香》成为连接古代文人与现代人的重要桥梁。
《白蘋香》不仅是一首充满古典美的词作,更是一首深含哲理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诗词的宝库,也让人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的情感寄托。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去欣赏和研究这首词,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启示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