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

楚江边。
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
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
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
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
似此伤心能几?
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
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
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
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是清代诗人史承谦的作品。此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观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楚江边。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似此伤心能几?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

  2. 诗歌主题:《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通过对“桃花夫人庙”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庙宇的荒凉和历史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对过去的一种哀思。

  3. 诗人背景:史承谦,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在《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中,史承谦不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情感,还借助这些元素来隐喻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4. 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旧苔痕玉座”、“香冷虚坛”等,这些都不仅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投射的结果,增加了诗作的深度和艺术魅力。

  5. 文化价值:《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文化意味的作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一萼红五首 其四 桃花夫人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