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三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南风吹不竞,洲上妾送郎。
北风多杀声,妾心为郎伤。
黯然天水碧,海色明斜阳。
悲歌平元曲,变徵何慨慷!
至今红螺洲,春草为不芳。
男儿不报国,愧死陈璧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三(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丘逢甲,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等。他是一位近代诗人,出生于广东蕉岭,曾中举人并在光绪十五年登进士。丘逢甲在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
  2. 原文赏析:丘逢甲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南风吹拂下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黯然天水碧,海色明斜阳”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忧郁情绪。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此时中国正处于戊戌变法时期,但改革失败,清朝政府被推翻,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通过对《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三(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丘逢甲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的文学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