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习轻趫,因之作绳戏。
意与踏鞠同,本用事武备。
何时入宫禁,乃令娱姬侍。
宫中岂教战,美人竟身试。
名之曰千秋,祝词意何媚?
讹转为秋千,颠倒因文字。
春风动帘帷,兰闺寂无事。
嬉春藉苏困,不惜委珠翠。
遂疑作戏初,专为妇人置。
何期岭外州,戏乃有古义。
闾左侠少年,习武广场地。
双绳下系板,朱竿矗若植。
各斗好身手,高自鸣得意。
仙乎疑肉飞,人也俨著翅。
斯技固甚微,斗力非斗智。
当其分明角,势亦殊钝利。
形劳逸其神,乃不虞陨坠。
技成惜无用,徒党自标异。
方今重防边,朝右资阃寄。
何当下军书,壮士毕罗致。
上之为飞将,下亦备突骑。
绳度而梯缘,猛迅扫丑类。
不龟且可封,拍张亦高位。
此乃真千秋,名实两兼至。
毋终如处女,巾帼羞遗懿。
萧娘吕姥徒,虽贵愧将帅。
勖哉闾左人,同奋千秋志。
千秋曲(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曲》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诗歌作品,创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潮州地区的民间游戏“千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诗中描述了古代人们在闲暇时进行绳戏的情景,意与蹋鞠相同,原本用于军事训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游戏被引入宫廷,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甚至被赋予特定的寓意和祝福。这种转变不仅展示了游戏从民间走向宫廷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文化习俗在权力结构中的演变。
诗中还描绘了岭外州的人们参与千秋戏的场景,指出了这一游戏在古代社会中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地位。原本专为妇人设置的游戏,后来却成为了男性战士的娱乐方式,这揭示了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在历史变迁中的复杂关系。
诗人还通过观察金山一带的地理位置,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发展和自然景观的感慨。金山的金银山体现了自然界的财富与城市的繁荣,而千岁松则象征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千秋曲》不仅是一首关于民间游戏和历史变迁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