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坚白桂林(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一别一年久,相思日几回。
桂林多胜境,藩伯况雄才!
未敢论时局,惟应借酒杯。
寄书无别语,千里索诗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坚白桂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基,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人。晚清名臣、民族英雄,被誉为“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思想性。
  1. 诗歌原文
    一别一年久,相思日几回。
    桂林多胜境,藩伯况雄才!
    未敢论时局,惟应借酒杯。
    寄书无别语,千里索诗来。

  2. 诗词解析

  • “一别一年久,相思日几回。”:表达了与张坚白离别已一年有余,而思念之情却日渐加深。诗人通过“日几回”的描绘,突出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孤独感。
  • “桂林多胜境,藩伯况雄才!”:此句赞扬了张坚白作为两广总督时的政绩和才能。桂林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而张坚白在治理广西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雄才大略。
  • “未敢论时局,惟应借酒杯。”:表明诗人不愿过多地讨论国家大事,而是选择用饮酒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以此减轻内心的忧愁和压力。
  • “寄书无别语,千里索诗来。”: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理解。虽然无法直接交流,但通过书信传递情感,即使距离遥远,也能表达出彼此的心意。
  1. 文化背景分析
  • 清朝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寄张坚白桂林》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思乡之情的抒情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
  1. 艺术特色评价
  • 丘逢甲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情感的细微变化。
  •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寄张坚白桂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它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