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园桃开,婉婉有生意。
宁知丧乱年,十九皆涕泪。
游蜂去复旋,邻鸟亦来憩。
何讶风尘人,花下一谋醉。
羲和驭双丸,万古不留滞。
及时畅生机,枯菀本无计。
京华斗麇鼯,乡园竟榛秽。
对此眼暂明,冥默足幽思。
韶华讵可回,安用掩吾袂。
园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园桃》是一首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作,作者是诗人王易。这首诗通过描述园中的桃树及其周围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反映。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王易的《园桃》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其艺术成就不容忽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生动的比喻,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园桃》的创作时间处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王易以园中的桃花为载体,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宁知丧乱年,十九皆涕泪”一句,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悲欢交织的复杂情感。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园桃》不仅是王易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延续。《园有桃》一诗,虽然源自《诗经》,但在王易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种创新与传承的结合,使得《园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象征。
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园桃》作为文学作品,对于启迪人们的思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回顾。这种文学的力量,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和世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园桃》不仅是一件具有文学价值的艺术作品,更是一段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