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篇追伤郭兵左嵩焘

暮云忽失双飞鹤,古戍荒林愁日落。
湘川枫树晚犹青,千里烟横洞庭白。
独寐长宵霜入帏,鸡鸣庭树曙光微。
枕上分明见君去,樽前始惜故人稀。
忆昔征车梁郑陌,酒炉对饮狂歌窄。
天子临轩问左生,中丞置驿迎归客。
中原急难须奇才,自觉嵚崎怀抱开。
鼙鼓连天箭满眼,与君醉上羊公台。
即今空洲卧寒月,两贤电火余光绝。
九洲耕织江海清,野梅官荻花如雪。
自古豪雄全盛时,也知功德百年衰。
意气宁甘邓禹笑,琴歌不为雍门悲。
身逐骠姚肯驰骛,看人胜负还相误。
行向西州痛哭回,坐吟南郭灰心句。
云散风流不复论,游谈犹羡李膺门。
庞公不爱入州府,五噫寥寥非隐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云篇追伤郭兵左嵩焘》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王闿运创作的一首诗歌。王闿运,字壬秋,湘潭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暮云忽失双飞鹤:描述暮色中双鹤突然消失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凄凉和哀愁。
  • 古戍荒林愁日落:描绘了荒凉的古戍和孤独的林地,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郁情绪。
  • 湘川枫树晚犹青:描绘了湘水两岸的枫叶在傍晚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
  • 千里烟横洞庭白:描述了洞庭湖上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独寐长宵霜入帏:表达了诗人独自入睡时,夜深霜冷的寒冷感。
  • 鸡鸣庭树曙光微:描述了黎明时分,鸡鸣声中庭院里树影摇曳,曙光初现的场景。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意象、象征、用典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对友人郭兵左嵩焘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命运的担忧。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王闿运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也曾因政治原因流亡海外。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 时代背景:清末民初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志士仁人都怀揣着拯救国家的理想,投身于各种变革之中。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歌代表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人文精神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读者反响
  • 文学评论:许多学者和评论家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 读者反馈:这首诗在读者中也有着广泛的共鸣,许多人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这首诗在文学界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是王闿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近现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篇章。
  • 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1. 教育启示
  • 文学修养:这首诗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诗歌的基本技巧,还能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 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暮云篇追伤郭兵左嵩焘》不仅是一首艺术性非常高的古典诗词,更是一段饱含深意的历史文化记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能够感受到他对友情和国家的深深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