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杂诗

穷栖鸟恋旧巢林,匹马经过动悴吟。
千里故山青满目,万堆新骨白伤心。
江山惯作犒师牛,遂致舆图尽海头。
惟有指峰无恙在,青青不改使人愁。
到处听人笑圣清,惟知养士懒论兵。
自从明月西沉海,夜夜痴心梦倒行。
靖海将军更好生,只须传檄不穷兵。
至今鹿耳洋洋水,犹似当时咏政声。
天意应怜大海东,陈涛事异恰情同。
愧无杜老哀时句,泪洒吟笺似血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途杂诗》是宋朝王松的作品,其原文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下面将从《归途杂诗》的创作背景、内容解析、主题意义及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 宋代是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频繁的时期。《归途杂诗》可能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文人心态和时代特征。
  • 个人境遇: 作为一位诗人,王松可能在其仕途中遭遇挫折,感受到了官场的压力和个人命运的波折。
  • 社会观察: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王松可能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与思考。
  1. 内容解析
  • 自然意象: 如“穷栖鸟恋旧巢林”,通过鸟儿对旧巢的思念,隐喻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历史沧桑: “江山惯作犒师牛”等句,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个人情感: “匹马经过动悴吟”,“万堆新骨白伤心”等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无辜牺牲的悲悯和哀悼。
  1. 主题意义
  • 忧国忧民: 《归途杂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 历史反思: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王松在表达对过去的思考,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忧虑。
  • 道德思考: 诗中蕴含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英雄烈士的哀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 王松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语言精炼: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精准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意境深远: 作品构建了一种深沉而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深度。

《归途杂诗》不仅是王松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精神、寄托爱国情怀的史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后人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