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适兴

不求闻达不修仙,纵酒高歌亦偶然。
一笑身闲无个事,白云深处枕书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适兴》是清朝王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山居适兴》的作者王松,字荫三,号子乔,是清朝江苏太仓人。他不仅善画兰竹,精音律,还著有《寿竹居琴谱》、《子乔随笔》等作品,显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
  2. 诗词原文:《山居适兴》全诗如下:
    颠狂原不合时宜,自别王城乐莫支。
    妻拙堪为山水伴,书多差喜见闻奇。
    曲江对镜怜形影,彭泽编诗纪岁时。
    热血一腔何处洒?且将耕读教豚儿。
  3. 诗意解析:诗中“妻拙堪为山水伴”表达了诗人对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尽管她并不擅长琴棋书画,但她能成为诗人最好的伴侣和支持者。“书多差喜见闻奇”则反映了王松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喜欢阅读,从中获取灵感和知识。“曲江对镜怜形影,彭泽编诗纪岁时”则展现了王松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他喜欢在曲江边照镜子,记录自己的影子,也喜欢编写诗歌来纪念自己的岁月。“热血一腔何处洒?且将耕读教豚儿”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他认为应该将热情投入到农耕和教育孩子中,而非无谓的争斗和享乐。
  4. 作品赏析:《山居适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等。总的来说,《山居适兴》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生活哲学和社会风貌的佳作。

《山居适兴》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本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王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的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