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吟望久,栏朽叹无依!
天地来秋色,河山吊夕晖。
樵歌空谷答,牧笛小村归。
不尽悲愁意,令人仰采薇。
高楼晚眺
介绍
《高楼晚眺》是清代王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非《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感悟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高楼晚眺》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登高望远的时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这种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来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就是通过描绘杭州城东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王松的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结构紧凑,音韵和谐。《高楼晚眺》的前四句主要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色,如“天地来秋色,河山吊夕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而后四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历史兴废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樵歌空谷答,牧笛小村归。不尽悲愁意,令人仰采薇”。这种将外在景观与内在情感相结合的写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高楼晚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王松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境界。这种情感的抒发和哲学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高楼晚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句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丰富而深刻。例如,“栏朽叹无依”中的“栏朽”暗示了事物的衰败与消逝;“不尽悲愁意”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种语言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高楼晚眺》作为一首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更在内容上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