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筑幽居碧草扃,云溪淡淡水泠泠。
风流雅托《梓人传》,丘壑应垂处士星。
若菊有情堪独把,江篱无怨为谁醒?
高山更入朱弦调,可许巢由洗耳听。
赠萧芷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萧芷崖》是清代诗人王鸿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赠萧芷崖》是王鸿绪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创作的作品。该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被后人广为传颂,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进一步分析:
作者简介:王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江苏娄县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作为进士出身的他,曾在编修、侍讲等职上有所建树,后官至户部尚书。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在他的诗作中也有所体现。
诗歌内容:《赠萧芷崖》以“小筑幽居碧草扃,云溪淡淡水泠泠”开篇,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接着“风流雅托《梓人传》,丘壑应垂处士星”,诗人以雅士自居,表达了自己高洁的人格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若菊有情堪独把,江篱无怨为谁醒?”则通过对比菊花的孤傲和江边的篱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高山更入朱弦调,可许巢由洗耳听。”以高峻山峰比喻人生,表达了面对困境仍要保持坚毅不屈的精神。最后一句“可许巢由洗耳听”则以寓言方式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赠萧芷崖》不仅是王鸿绪个人艺术成就的一个标志,也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