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行曲

幽窗无人竹枝重,晴色风林散雅梦。
曲沼圆文上薄冰,差差晓日鱼吹动。
黄编落枕愁独眠,下阶自惹花间烟。
金蟾锁春不得住,已入暗户生苔钱。
南云沉沉雁慵度,凤纸回文积筐蠹。
已是春衫染泪来,乱红更见鹃啼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霁行曲》是清代王采薇的作品,属于中国古代的诗词类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霁行曲》的相关信息:

  1. 作品原文与译文
  • 原文:幽窗无人竹枝重,晴色风林散雅梦。曲沼圆文上薄冰,差差晓日鱼吹动。黄编落枕愁独眠,下阶自惹花间烟。金蟾锁春不得住,已入暗户生苔钱。南云沈沈雁慵度,凤纸回文积筐蠹。已是春衫染泪来,乱红更见鹃啼处。
  • 译文:在寂静的窗户旁,没有人的竹枝显得格外沉重;晴朗的天空下,风轻轻吹过森林,带起一种雅致的梦境。清澈的小池塘上覆盖着薄薄的薄冰,晨光透过薄雾,水面上的鱼儿仿佛在轻轻地吹动。黄色的手稿落在枕头上,独自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走下台阶,被花香所吸引。金蟾锁住了春天的生机,但已经无法留住时光的脚步,它已经进入了墙壁上的裂缝中生出了青苔。天空中的云层厚重,大雁懒洋洋地飞过,而那封凤纸上写着的回文诗,也积满了尘土。我的春衣已经被泪水染湿,乱花中杜鹃的啼声更加清晰。
  1. 作者介绍
  • 王采薇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具体生平不详。由于其创作时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此对于他的详细资料和生平事迹了解甚少。不过,从他的作品《霁行曲》来看,可以推测他可能生活于清朝初期至中期,那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他的影响是显著的。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赏析:通过对《霁行曲》的深入阅读,可以感受到王采薇运用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情感的画面。诗中的“幽窗”、“晴色”、“晓日”等词语不仅赋予了诗歌以优美的意境,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情怀。
  • 评析:从文学角度来看,《霁行曲》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诗中所反映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的流转以及人生的无常——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此外,诗歌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这也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

《霁行曲》作为清代王采薇创作的一首诗歌,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一份贡献,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通过对其原文、译文、作者背景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