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游姑苏台

馆娃旧日沉歌舞。开闾城边鼙鼓。
月冷宫梧几许。夜夜啼乌苦。
麋鹿可怜群走去。霸业消磨何处。
响屧空存旧语。草色侵廊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桃源忆故人·游姑苏台》是清代诗人王贞仪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繁华与今昔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王贞仪,字德卿,安徽泗州(今泗县)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撰写了《星象图释》《历算简存》等著作。尽管其作品不传,但这些文献足以看出王贞仪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
  1. 词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
    馆娃旧日沉歌舞。开闾城边鼙鼓。月冷宫梧几许。夜夜啼乌苦。
  • 译文
    昔日馆娃宫里的歌舞声早已消失在岁月之中,如今只能在城门边上听到战鼓声。月光下的梧桐树影斑驳,夜晚里乌鸦的叫声让人倍感凄凉。
  1. 词作赏析
  • 意境描绘:《桃源忆故人·游姑苏台》通过对比古与今的景象,构建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错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 情感表达:通过对苏州古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感伤。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有历史的沧桑感,也有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1. 写作背景
  • 王贞仪创作《桃源忆故人·游姑苏台》的背景,是在他游览苏州台时所触发的创作灵感。苏州台作为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承载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与记忆。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贞仪以词的形式记录了他对这一历史遗迹的感受。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以下几点补充信息:

  • 此词中“霸业消磨何处”一句,反映了王贞仪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也映射了那个时代的兴衰更替。
  • 王贞仪在创作此词的同时,可能也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融入诗词之中,这也是他创作生涯的一部分特色。
  •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王贞仪的这首词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还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桃源忆故人·游姑苏台》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词作,也是王贞仪个人情感、历史见证以及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