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粤东九日

金风向晚飕飕起。时序如流水。
蟹螫初满月初黄。又是一年秋老、过重阳。
龙山谁是登高客。负了家园节。
广州九月似春中。梅放桃开千树、映丹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粤东九日》—— 秋高气爽下的重阳之思

在《虞美人·粤东九日》中,王贞仪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岭南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土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这首词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折射出他对人生、历史与文化的深层思考。

词中“金风向晚飕飕起”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深秋的季节。此时,秋风萧瑟,时序更迭,万物似乎都随岁月流转而变得不再年轻。紧接着,“蟹螫初满月初黄”描写了重阳节时,秋蟹渐肥,明月当空的景致,既点明了时节,又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对时间变迁的敏感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慨。

词人笔锋一转,“又是一年秋老过重阳”,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的无力感和对过往岁月的留恋。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不禁沉思,每一个重阳节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逝去的日子和无法回头的青春。

在登高望远的场景中,诗人描绘了广州九月的迷人景象:“龙山谁是登高客?负了家园节”。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传统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与时代、社会之间的疏离感。

“广州九月似春中。梅放桃开千树映丹枫。”则是对岭南地区特有的秋天景象的赞颂。这里的“梅放桃开”,不单单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旺盛和自然循环不息的象征。同时,“丹枫”则暗示了秋天的热烈与深沉,与前面的冷峻秋风相映成趣。

王贞仪通过《虞美人·粤东九日》,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邃的情感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秋色盎然、情感丰富的画面。这不仅是对一个特定节气的描写,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读罢全词,令人深感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引发我们对自身生活的重新审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