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顾景范用山来韵

多才未许即长闲,岁月消除笔墨间。
题尽兴亡悲楚汉,阅残风物对江山。
萧斋夜雨成灰劫,绝塞春芜老闭关。
时少英雄成竖子,披图欲使泪痕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顾景范用山来韵》是明代诗人王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末路的哀叹。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王畿(1619年-1690年),字伯安,号西楼,明末清初著名文人。他多才多艺,尤精于《诗》,文章颇有才气,与钱澄之等均有往来。
  2. 诗作原文
  • 多才未许即长闲,岁月消除笔墨间。
  • 题尽兴亡悲楚汉,阅残风物对江山。
  1.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该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英雄末路的哀叹,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萧斋夜雨”象征着时代的动荡和不安,“绝塞春芜”则暗示着英雄末路的凄凉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如“题尽兴亡悲楚汉”与“披图欲使泪痕斑”,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英雄们的同情。
  1. 背景影响
  • 文化地位:王畿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其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在文学史上,王畿的作品被视为明末清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评价:至今,王畿的诗歌仍被许多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所推崇。他被后人誉为“诗坛泰斗”,其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 艺术特色:王畿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语言优美而富有力度。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风云的记录和反思。

《寄顾景范用山来韵》不仅是王畿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明末清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成就,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