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真妃 秋葵

数枝斜曳疏烟。
晚秋天。
看取宫黄浅样、绮窗前。
寒风定。
微霜冷。
最清妍。
约略玉人病起、鬓云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真妃·秋葵》是清朝诗人王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王昶: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兰泉,江苏青浦人,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著作如《春融堂集》等,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词原文
  • 数枝斜曳疏烟:描述了秋天稀疏的烟雾中,几枝秋葵斜斜地生长着,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晚秋天:点明了季节背景,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秋天特有的氛围。
  • 看取宫黄浅样:通过对色彩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温柔细腻的情感,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敏感。
  • 绮窗前:用“绮窗”形容窗户的美丽,增添了几分古典美的氛围。
  • 寒风定:描绘了初秋微凉的气息,以及天气逐渐转冷的情景。
  • 微霜冷:进一步渲染了深秋的寒冷感和清冽之美。
  • 最清妍:突出了秋葵清新脱俗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倾向。
  • 约略玉人病起:暗示着一位女子在病愈后的样子,增添了一抹柔和的情感色彩。
  • 鬓云偏:描绘了女子发髻旁的发丝稍显凌乱,透露出她的脆弱与娇柔。
  1. 词作鉴赏
  • 艺术手法:王昶在《忆真妃·秋葵》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意象塑造、比喻使用以及情景交融等,使得整首词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使得整首词既有外在的自然美,又有内在的情感深度。
  • 语言特色:王昶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保留了古诗的古朴风格,又不乏现代的精炼之美,显示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
  • 文化意蕴:通过《忆真妃·秋葵》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与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

王昶的《忆真妃·秋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