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二 和友人作五首

鸦栖疏柳,看月明花屿。
换了单衫理茶具。
正鹊炉香细,凤蜡花残,深夜里,细按松陵遗谱。
吴淞春水活,底事罗囊,重向回廊漉梅雨。
火候到婴汤,一缕涛声,渐响遍、碧纱窗户。
把小小、清瓷瀹春旗,伴消渴情怀,愔吟词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其二·和友人作五首》是清朝著名文人王昶的一首词作品。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从艺术手法上讲,《洞仙歌·其二·和友人作五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鸦栖疏柳”,“看月明花屿”,这些生动的景象描绘不仅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词中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例如通过“换了单衫理茶具”与“深夜里,细按松陵遗谱”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友情与宁静生活的和谐统一。

从情感表达来看,该词通过对友人相聚、共度时光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吴淞春水活,底事罗囊,重向回廊漉梅雨”一句,既展示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景色,又隐含了对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深情又真挚,让人读来不禁感同身受。

《洞仙歌·其二·和友人作五首》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全文以五首词作为主体,每首都围绕相同的主题展开,但又各有侧重,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词艺和深邃的思考。例如,“记烧灯巷陌,擪笛楼台,重过处,多是梨花门掩”一句,通过对往昔情景的回忆,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

《洞仙歌·其二·和友人作五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从艺术表现手法还是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词都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值得读者深入研读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