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真娘墓

虎邱寺侧,对斜阳、一片荒冢。
苔碑久雨蚀,正柳沾残露,梅染馀熏,倚风微动。
想年时歌舞地,玉镜飞鸾,碧箫吹凤。
到今惟有,几曲危亭,山腰斜耸。
听疏林幽鸟闲歌哢。
看层台、穿云冷月还高涌。
梵宫漏静。
只禅灯粥鼓,唤醒海棠春梦。
徐娘孤墓近,应是香魂,夜阑相共。
洒楚花湘草点点,惯与愁人吟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女冠子·真娘墓》是清朝著名诗人王昶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该词的介绍:

  1. 词的原文:虎邱寺侧,对斜阳、一片荒冢。苔碑久雨蚀,正柳沾残露,梅染馀熏,倚风微动。想年时歌舞地,玉镜飞鸾,碧箫吹凤。到今惟有,几曲危亭,山腰斜耸。听疏林幽鸟闲歌哢。看层台、穿云冷月还高涌。梵宫漏静,只禅灯粥鼓,唤醒海棠春梦。徐娘孤墓近,应是香魂,夜阑相共。洒楚花湘草点点,惯与愁人吟讽。

  2. 作者介绍: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他是一位清朝进士,官至刑部侍郎。王昶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温婉细腻的诗篇。在词方面,他的《琴画楼词》四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3. 诗词解析:《女冠子·真娘墓》通过描绘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对真娘这位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女性的深切同情和怜悯。词中的“苔碑”、“柳沾残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悲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悲剧命运。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词人进一步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王昶的《女冠子·真娘墓》不仅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他对人性、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