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浅浅露平沙,一曲清溪杂野花。
溪外青山山下树,树中茅屋是人家。
澄江舟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澄江舟次》读后感
《澄江舟次》,清代王揆(江阴)的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水波荡漾的涟漪,轻轻拂过我的心田。湾头的浅沙、清溪旁的野花、青山下的树木以及树中的茅屋,这些景致在诗人笔下变得生动而充满诗意。
诗的开头“湾头浅浅露平沙,一曲清溪杂野花。”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清溪旁的野花与平沙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紧接着,“溪外青山山下树,树中茅屋是人家。”则将视线引向了更远的地方,青山、绿树和茅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村落图景。
读到“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时,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中的主人公在病榻上,窗外春寒料峭,室内却温暖如春,一炷香的香气缭绕,伴随着他的愁思。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一句,则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的情绪变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而人的愁绪却随着时光愈发浓烈。
诗的最后一段,“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无遗。他既想放春归去,却又无法割舍这份春意盎然的时光。这种情感的纠结和无奈,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澄江舟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篇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