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任子成夫人

半载痛沉疴,将此身留待稿砧,何忍向山头化石;
卅年瞻遗范,到尔日追思椓斛,犹共钦林下遗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任子成夫人》是王德馨创作的一副对联,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遗风的追思和敬仰,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王德馨的时代与成就:王德馨生于道光年间,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学者。他的创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 《挽任子成夫人》的创作缘由:《挽任子成夫人》的创作可能源自于王德馨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遗留风范的缅怀。在中国文化中,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古代名人的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
  1. 文学作品内容
  • 字面意义:“半载痛沉疴”,这里的“沉疴”指的是重病,意味着在疾病折磨下度过了半年的时间,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深意解读:通过这样的表述,王德馨可能想传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 整体意境:“将此身留待稿砧,何忍向山头化石”,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生者未来的担忧。
  1. 文学手法
  • 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对比“病中之身”与“生前风采”,诗人强调了逝者留下的精神影响及其在生者心中的地位。
  • 修辞技巧的使用:如“椓斛”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悼念的场景和心情,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情感流露的体现:整副对联洋溢着深情与敬意,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及对生命的哲思。

《挽任子成夫人》作为一篇富有情感和文化底蕴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王德馨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崇尚节操的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