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既望徐家园雨后即事

风光大好野人居,门对青山绕绿渠。
三径草生残雨后,一溪水长海潮初。
邻翁抱瓮将行汲,稚子携罾戏学渔。
未必秋来尘已起,试从何处结陶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既望徐家园雨后即事》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记叙散文。全文如下:

三月二十日,同子公、季长、小修、无垢、可师、不偶游徐家园,看牡丹。雨后园中花气袭人,牡丹初放如含苞未吐之珠。有白者曰“玉版”,红者曰“霞光”,紫者曰“胭脂”。余独爱“霞光”者,其色殷鲜可爱,似羞非羞之状。坐中闻歌:“春衫年少足风流。”遂起立。徐步至牡丹丛中,仰视牡丹,俯察青苔。牡丹虽好,尚恐其凋谢;青苔虽微,犹得遮荫。若使芍药牡丹尽欲开时,则吾曹今日之游,又复何在?于是知天地间生物之情,亦各以类相慕。牡丹与芍药,皆木本也,而能并蒂于春荣秋枯之际;芍药与牡丹,俱芳草也,而能连根于寒暑之中。此天之所以为大也。

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作品,以纪实性散文著称。《三月既望徐家园雨后即事》是张岱晚年游历杭州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雨后的徐家园和盛开的牡丹,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及生命的感悟。文中运用了拟人和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牡丹比作美人娇羞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