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台上忆吹箫 和漱玉词

镜影圆冰,钗痕却月,日光又上楼头。
正罗帏梦觉,红褪缃钩。
睡眼初瞤未起,梦里事、寻忆难休。
人不见,便须含泪,强对残秋。
悠悠。
断鸿南去,便潇湘千里,好为侬留。
又斜阳声远,过尽西楼。
颠倒相思难写,空望断、南浦双眸。
伤心处,青山红树,万点新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皇台上忆吹箫》和《漱玉词》是清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它们或如璀璨星辰点缀天际,或如涓涓细流滋润人心。下面将介绍这两部作品:

  1. 《凤皇台上忆吹箫》
  • 作者:赵熙,一名工诗、书、画的近现代初词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以抗直敢言著称于清季,而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也同样卓越。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末民初,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在词中,赵熙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内容解析:这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时代的风华与沧桑。词中“借好风吹送”一句尤为传神,表达了作者借助自然之力抒发内心情感的愿望。
  1.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漱玉词》
  • 作者:吴绮,清朝的词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善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词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在吴绮晚年或晚年之后。这一时期的他可能因个人经历或心境的变化,而创作了这首词来寄托自己对往昔的追忆。
  • 内容解析:词中“镜翠封奁,炉香减篆,晚山青嵌眉头”等句,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片段的美好回忆,以及由此产生的淡淡哀愁。同时,“寂寞萧关人远”,则反映了作者对于离别后孤独感的深刻表达。

在欣赏这两首词时,人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例如,赵熙的《凤皇台上忆吹箫》不仅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而吴绮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和漱玉词》则展现了其对美好往昔的追念,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无论是赵熙的《凤皇台上忆吹箫》,还是吴绮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和漱玉词》,它们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这些诗词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