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咏史

汉武史称大略,陇西家世名流。
次公已作岸头侯。
飞将数奇不偶。
昔日人奴笞骂,长安甲第云浮。
龙鳞鹤尾铁兜鍪。
笑谓钳徒有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其二 咏史’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作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他是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王士祯的家族背景显赫,他的曾祖父王佐是明朝名臣,祖父王时敏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和画家。王士祯本人在诗坛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清派”诗人,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典雅而不失清新。
  2. 诗歌原文:王士祯的《西江月 其二 咏史》描绘了汉武帝的历史形象,展现了其家族的辉煌与荣耀,以及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诗中通过对汉武帝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英雄人物的悲歌命运。
  3. 主题分析:《西江月 其二 咏史》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复杂性。诗中的飞将军李广,曾经英勇善战,却在战场上屡遭挫折,最终沦为阶下囚。这种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诗中的龙鳞鹤尾铁兜鍪,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威严,同时也暗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贪婪。
  4. 艺术特色:《西江月 其二 咏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清代诗歌中的瑰宝。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这种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西江月 其二 咏史’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诗歌,也是王士祯展现其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王士祯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认识,这也是其诗歌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后世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