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 春情寄白下故人

绿杨阴里秋千索。乳燕学飞池上阁。
水涨银塘。落絮浮萍又夕阳。
方山亭下江南路。画桨凌波从此去。
十四楼空。万叶千花泪眼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偷声木兰花·春情寄白下故人》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怀念。下面将围绕其创作背景、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创作背景:《偷声木兰花·春情寄白下故人》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王士禛的生平密切相关。王士禛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间,是一个才华横溢且多产的文人。他不仅诗作丰富,而且擅长书法与绘画。《偷声木兰花》这首词就是他在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这首词,王士禛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以及对逝去故人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其成为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佳作。

  2. 原文内容:《偷声木兰花·春情寄白下故人》的原文如下:绿杨阴里秋千索。乳燕学飞池上阁。水涨银塘。落絮浮萍又夕阳。方山亭下江南路。画桨凌波从此去。十四楼空。万叶千花泪眼中。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其中,“绿杨”、“乳燕”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气息和江南水乡的宁静美好。而“落絮浮萍”、“夕阳”等词语,则进一步渲染出了一种凄美而又宁静的氛围。最后,通过“十四楼空”、“万叶千花”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3. 艺术特色:《偷声木兰花·春情寄白下故人》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王士禛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色彩。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作品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深意。

《偷声木兰花·春情寄白下故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王士禛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才情与情感,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之美和人生之思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